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

时间:2023-04-13浏览:1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其市场份额自诞生之日起便逐年提升。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占据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2016年中国锂电池的产量达到78.42 亿只,同比增长40%。那么本文将对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做简要分析。


(一)有利因素


1、行业标准、规范出台


近几年充电宝、移动电源发展迅猛,市场火爆,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人群。由于移动电源准入门槛低,行业内亦缺少强制性的执行标准,故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移动电源自燃、爆炸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2015年8月1号正式实施,该标准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8月31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对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设定了未来目标,即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制修订标准80项,其中新制定70项(强制性标准3项、推荐性标准67项),修订推荐性标准10项,总体上满足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求。该文件对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起着重要作用。


2、新能源汽车带动增长


201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战略。


新能源车发展长效机制的理顺与出台将推动产业的未来爆发。以罚代补、以奖代补等机制将是补贴完全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驱动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长,锂电池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3、储能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将储能引入国家级能源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


2016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电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明确了电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辅助市场服务。此次新政策将通过对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的完善,推动储能产业商业化发展提速。


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在储能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趋势推动下,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主角之一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而储能规模化发展将会促进锂电池产业链延伸与整合,促使动力锂电池产业上中下游与资本对接,与市场同步,实现合作共赢。


4、中国企业市场份额扩大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韩国、日本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竞争中各具特色,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维持并将继续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政策的呵护下,正在变大变强。例如,在2016年全球锂电池销售量排名榜中,前20名当中有15席被中国企业所占领;在仅有的6家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中国3家,韩国2家,日本1家。


(二)不利因素


1、安全性差


在锂电池发展过程中,因为采用的正负极材料及其配方不同,多次出现爆炸、燃烧等不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用户在使用时,因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短路,出现燃烧爆炸。另一方面是锂离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石墨负极的配合下,一旦出现高温,就容易发生爆炸燃烧,所以通常厂家都会在电池内部安装锂电池保护板,用以保护电池。但是,一些杂牌电池在原材料及组装工艺上与品牌电池有很大的差别,所用的线路、保护板质量不高,老化后就很容易自然。


2、经济环境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结构分化、微观变异、动荡加剧。2016年,中国经济将持续探底。受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影响,锂电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经营风险导致坏账风险增加,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此外,锂电池行业存在产能重复投资、无序竞争等不利现象,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3、海外市场占有率不高


中国电池企业的强势崛起,原因在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产量占了全球50%,且还在不断飙升),并且有政策扶持。而在海外,则仍是松下、LG化学、三星SDI的天下,它们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6%。


国际巨头相对于国内厂商而言在电池的一致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对下游整车厂的吸引力也很大。


4、环保问题


锂电池本身的污染并不严重,但在提取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六氟磷酸锂、聚丙二乙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锂电池相对其他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而较少有企业回收废锂电池。但废弃的锂电池中含有大量不可再生且经济价值高的金属资源,如钴、锂、镍、铜、铝等,如果能有效地回收处理废弃或不合格的锂电池,不仅能减轻废锉电池对环境的压力,还可以避免造成钴、镍等金属资源的浪费。


(三)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预测


2016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78.4亿只,同比增长35.8%;2017年1-6月,产量达到46.8亿只,同比增长40.9%。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将达到96亿只,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73%,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将达到185亿只。


(四)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16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达到1,330亿元,同比增长35%。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将达到1,649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24%,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将达到3,223亿元。

上一篇:电池工业污染排放标准解读

列表

下一篇:锂电池决胜市场尚存难点 提高“能量密度”是关键

相关新闻

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其市场份额自诞生之日起便逐年提升。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占据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2016年中国锂电池的产量达到78.42 亿只,同比增长40%。那么本文将对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做简要分析。(一)有利因素1、行业标准、规范出台近几年充电宝、移动电源发展迅猛,市场火爆,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人群。由于移动电源准入门槛低,行业内亦缺少强制性的执行标准,故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移动电源自燃、爆炸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2015年8月1号正式实施,该标准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健康发展。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8月31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对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图1)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设定了未来目标,即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制修订标准80项,其中新制定70项(强制性标准3项、推荐性标准67项),修订推荐性标准10项,总体上满足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求。该文件对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起着重要作用。2、新能源汽车带动增长201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

2023-04-13
了解更多

锂电池决胜市场尚存难点 提高“能量密度”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产业政策的变革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产能过剩、续航时间短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6月21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就如何打造良好的锂电产业发展生态展开了讨论。产业发展全面向好“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从2011年到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10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汽车总销量的1.8%。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需求量持续增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课题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需求总量为1.27GWh,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4018.273MWh。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张。在技术研发逐步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类型也逐步确立。受动力电池不同生产工艺要求的影响,预计2017年软包电芯将继续坐稳产量和增速第一的位置。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厂特别是国轩、比亚迪等领军企业大规模扩充方形动力电芯产线,2018年,方形电芯将取代软包电芯成为市场应用最多的电池类型。从搭载的动力电池情况来看,受政策影响,新能源客车现有电池技术路线基本已定,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三元电池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研发的深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动力电池在过去5年间比能量提高了近一倍,成本也下降了,预计到2020年成本将降到1元/瓦时。”欧阳明高还表示,近些年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电池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不是一个单体热失控,而是一个单体热失控之后的整个系统扩展,这就会造成大事故。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做的工作在全球是领先的,现在在电池设计阶段就可以预测其热失控特性。”欧阳明高说。决胜市场尚存难点2016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开始收紧,产业政策由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一度出现波动,锂电池前期迅猛增长的市场效应也开始显现

2023-04-13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