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电池们都去哪儿了?

时间:2023-04-12浏览:1

在环保口号喊得震天响之时,我们有必要时时检索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口号相谐,是否混杂了夹带某些商业私货的噪音?


对抗环境恶变的各种法术纷纷登场之际,披了一件炫目外衣的电动汽车不时抢镜,甚至有一种扮演救世主角色的味道。电动汽车不喝汽油柴油,屁股后没有那个可恨的排气管,行驶时发出的噪音也轻微得如同耳语,而非传统汽车那样像个老人似地总在猛咳……似乎已找不出不接受电动汽车的理由了,专家们所谓电动汽车“是绿色环保车,前景看好”之类的豪言,是多么言之凿凿,因此,我们便也理解了“限牌政策中,纯电动汽车不在限购之列”的做法是多么的正确。可以预料,一个布满充电桩的城市即将到来。


极其光鲜的表面背后,究竟是否存在隐忧?无疑,在永动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任何驱动装置都必须消耗能源,而从本质上说,所有需要消耗地球资源的玩意儿,对于人类环境都是一条大尾巴狼。电动汽车的电能是储存在蓄电池里的,由它充纳电能,由它向驱动电动机供能,将其视作全车的肠胃肝肾,一点也不为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特别短命,其寿数远逊于人类的脏器寿命,尤其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铅酸蓄电池,整辆车子看上去还蛮新呢,远不到报废期,蓄电池却因储能衰减,已丧失了循环使用的寿命,只能弃了旧的,配了新的。


没错,传统汽车的废气是排向天空的,它让我们吃够了雾霾之苦,可这一回,电动汽车的废弃蓄电池上不了天,只能入地,却又不能像一堆普通的生活垃圾慢慢降解,一万年都消弭不了。那么,它们都该去哪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良策之一。雾霾满天,有人想出了生活在塑料罩子里的办法,上班逛街,也可以戴上口罩和防毒面具的。那么,对付以天文数字累积的废弃车用蓄电池,我们拿什么办法稳操胜券?


一位多年研究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朋友告诉我,事实上,车用蓄电池的弊端不单是大量的报废蓄电池的污染问题,还有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可怕危害:制造材料中的锂金属电解质、强效熔剂、钴金属之类均为致癌物;制造蓄电池所必需的锂铁膜材料对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生产电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可怕。即便是正在研发的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仍不可避免。除此,你能忽略蓄电池充电、供电时的电能消耗吗?能回避蓄电池制造材料提炼、生产过程中的巨大污染吗?能麻木于增加发电量时,燃煤、燃气在消耗时对环境的戕害吗?

上一篇:系统介绍最常见的两种高能绿色电池

列表

下一篇:辨别干电池优劣“三步走”

相关新闻

锂电池决胜市场尚存难点 提高“能量密度”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产业政策的变革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产能过剩、续航时间短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6月21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就如何打造良好的锂电产业发展生态展开了讨论。产业发展全面向好“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从2011年到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10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汽车总销量的1.8%。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需求量持续增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课题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需求总量为1.27GWh,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4018.273MWh。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张。在技术研发逐步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类型也逐步确立。受动力电池不同生产工艺要求的影响,预计2017年软包电芯将继续坐稳产量和增速第一的位置。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厂特别是国轩、比亚迪等领军企业大规模扩充方形动力电芯产线,2018年,方形电芯将取代软包电芯成为市场应用最多的电池类型。从搭载的动力电池情况来看,受政策影响,新能源客车现有电池技术路线基本已定,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三元电池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研发的深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动力电池在过去5年间比能量提高了近一倍,成本也下降了,预计到2020年成本将降到1元/瓦时。”欧阳明高还表示,近些年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电池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不是一个单体热失控,而是一个单体热失控之后的整个系统扩展,这就会造成大事故。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做的工作在全球是领先的,现在在电池设计阶段就可以预测其热失控特性。”欧阳明高说。决胜市场尚存难点2016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开始收紧,产业政策由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一度出现波动,锂电池前期迅猛增长的市场效应也开始显现

2023-04-13
了解更多

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其市场份额自诞生之日起便逐年提升。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占据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2016年中国锂电池的产量达到78.42 亿只,同比增长40%。那么本文将对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做简要分析。(一)有利因素1、行业标准、规范出台近几年充电宝、移动电源发展迅猛,市场火爆,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人群。由于移动电源准入门槛低,行业内亦缺少强制性的执行标准,故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移动电源自燃、爆炸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2015年8月1号正式实施,该标准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健康发展。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8月31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对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图1)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设定了未来目标,即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制修订标准80项,其中新制定70项(强制性标准3项、推荐性标准67项),修订推荐性标准10项,总体上满足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求。该文件对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起着重要作用。2、新能源汽车带动增长201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

2023-04-13
了解更多